闺蜜不久前和我感叹,说在孩子学习这事上,我们的角色愈加像个监工了,天天盯着孩子学习,孩子烦,她也累。
大家都渴望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孩子,也了解自主学习需要依赖孩子自己对学习的兴趣,可兴趣是可以逼出来盯出来的吗?
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,任何大家热爱的事情,当它变成一件被监督完成的枯燥任务,束缚、否定、内疚就随之而来。
就像你做事的时候总被一个人盯着,哪儿还会感兴趣主动做下去?
关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办法,丹妈从书中、日常汇总了些小技巧与小故事推荐给你们:
第一句:不要权威,要示弱
我大侄子的英语启蒙一直是我哥嫂头疼的问题,后来有一天,我嫂子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。
说哈佛第一个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华人学生,源于一个农村家庭。
他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,所以他常常要教母亲认字,看农药上的说明、报纸上的新闻,这无形中给了他学习的动力,激起了他去学习的兴趣。
受此启发,我大嫂开始有意无意地拿一些英语儿童读物,装作不懂,去询问孩子。
大侄子一向助人为乐,一看那样厉害的母亲都来求助他,立马来劲了,于是开始和母亲一块查一块念。
后来丹妈还专门买了块小黑板,鼓励他给还在婴幼儿园的弟弟上英语课,美其名曰说大家不如他厉害,让他帮弟弟提前预习。
总之就是各种示弱,大侄子的英语就如此在大家的坑蒙拐骗下有了起色。
第二句:学习的价值不要太遥远
丹妈常常看到父母转一些类似孩子,你要努力之类的文章,说实话,这种文章只合适给大家大人看看,你给孩子看,孩子估计一脸茫然,没准心里还送你一堆白眼。
日常,不少孩子上学的原因只不过父母逼我没其他选择。
大家不可以怪孩子目光短浅,丹妈自己也是到了大学,由于家出现变故,看着父母为钱发愁的样子,才猛然意识到了学习改变命的意义。
与其天天给孩子灌输一些在孩子眼中看来,如海市蜃楼般遥远飘渺般的意义,不如拿实在点,明确点,当下能获得的价值去刺激他,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,譬如:
●上学可以交朋友: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在乎朋友这个事情;
●成绩好可以得到同学的一定,老师的表彰,成绩好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的活动;
●会的东西有实用性:我小侄子就是由于了解会拼音就能给我发短信,所以特别感兴趣学,大家还告诉他学好数学,就能自己去购物,他也非常开心;
朋友去年带女儿出国玩了一次,孩子发现外国人都说英语,同团的大孩子还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简单交流,很羡慕,回来就需要母亲教她;
●同龄人之间的刺激,闺蜜的儿子之前对学乐器没兴趣,近期他们一块去参加邻居家孩子的过生日会,一个孩子当众弹了一曲,顿时吸引了在场小萝莉们痴迷的目光,很多孩子还讨论起了学钢琴的各种趣事烦恼,他儿子却插不上嘴,回去立马和母亲提出要学。
●你会的东西你可以去教其他人,帮到其他人,譬如刚我说的,我侄子感觉自己可以帮到母亲和弟弟,特有收获感。
总之,多让孩子发现孩子学习的乐趣,问问学校的趣事,不要再唠叨太多将来的事,先让孩子领会到学习当下的意义。
第三句:兴趣可以迁移
假如必须要与孩子谈学习与将来的关系,那就从孩子知道的、感兴趣的东西出发。
●很多孩子都会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。
丹妈数学一直不怎么样,但我初中数学老师是个非常有人格魔力的人,由于喜欢她,喜欢和她聊天,我才一直维持了对数学的努力。
假如孩子的任课老师不好,也可以给孩子在某些薄弱的课程请一个家教,家教教的怎么样并非非常重要的,要紧的是他能否让孩子信服,得到孩子的喜欢。
●我高中有段时间,很崇拜几个女记者,特别期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媒体人。
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,想要进入自己很喜欢的报社工作,需要是名校毕业,我立刻查了下杂志中提到的几个名校的录取分,和自己当时的成绩还有一段距离。
那段时间我忽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,好像只须成绩好一点,我的梦想就会离我近一点。
不少年后我才了解,那本杂志是我妈故意偷偷放在我床边的。
第四句:不要惩罚,要游戏
闺蜜的女儿语文不太好,以前她的方法就是罚孩子抄写,孩子为了这事没少和母亲闹,闺蜜和我诉苦,说孩子不知道她的苦心。
丹妈建议她自己试一试把一个字抄200遍是什么感觉,没想到闺蜜真的去抄了,回来告诉我:非!常!痛!苦!
孩子写字和大家不同,每一个字都不可以潦草,要一笔一划地写,闺蜜说写到100多遍时,手发软,眼发昏,真的非常想把本子撕了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孩子不喜欢抄写,那喜欢什么?喜欢游戏啊。
闺蜜想了个方法,拿出语文书里的生字表,一个个字的和女儿进行造词造句、成语接龙、讲故事等等游戏,认字不再是抄写那样枯燥,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。
字的形态和故事、想象、孩子的感受联系到了一块,这不但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,还帮孩子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技巧。
第五句:环境设置,言传身教
大家成天逼孩子学习,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程度,可是大家自己还在学习,还在成长吗?
你让孩子念书,这几年,你又读过几本书?
假如你内心就感觉学习新常识是件痛苦的事,又怎么样去给孩子讲学习的乐趣。
还是那句话:身教永远重于言传。
另外,在环境的设置上,大家也应该去察看一下,是不是孩子的房间东西太多太杂,令本来注意力就不集中的孩子分神?是不是孩子在写作业时,其他家人都在大声地看电视、打牌?是不是家里孩子太多,几个孩子一块写作业,互相影响
孩子需要一个学习的环境,这个环境是需要大家费心思,下决心去为孩子创造的。
丹妈印象特别深的一个读者,之前向我倾诉孩子不喜欢看书,沉迷手机电视,我只不过简单给他说了下言传身教与环境的影响。
她居然下决心和老公换掉了智能手机,家断网,电视换成只能看几个频道的那种。
他们也不再对孩子进行任何唠叨,只不过从此将来回到家就看书看报,在家每个角落,甚至是卫生间都放上了书,也为孩子买了不少经典有趣的读物。
孩子刚开始也很抵触,但爸爸妈妈的耳濡目染日渐感染了孩子。
目前她说全家人在一块最好看的好的时刻就是天天睡前,一人拿一本书,一块泡脚。
大家要相信每个孩子天生就对常识有苛求,在学业上有我们的自尊,对学习有天然的兴趣。
大家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、有办法,去挖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,伴随孩子一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。
勤奋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,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凭空产生,它只能成长在理性、责任、兴趣的土壤中。
聪明的父母,才不会用催逼骂的愚蠢方法去强迫孩子勤奋呢!